全國統一銷售熱線
大氣環境網格化監控系統在是提供PM10、PM2.5、SO2、NO2、CO、O3等6項參數數據基礎上,可擴展對VOCs、氯氣、硫化氫、氨氣等多種特征污染物進行監測。
國內許多地方對大氣網格化監控做了有益嘗試,但是還存在覆蓋范圍和監測要素不全、信息化水平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難以滿足大氣污染治理需求。但在這方面深國安電子算是做的比重突出的。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經驗上都進行了長時間探索。特別是SGA-700系列智能傳感器模組,不僅體積小、重量輕、而且信號標準統一,方便易用,值得大批量推廣。目前該產品已成功在北京豐臺、山西太原、貴州試點,反饋數據良好。
傳感器方法微型站設備成本較低、用電方便(可利用太陽能供電)、易于安裝,能滿足當前市場需求,可實現廣泛布點。但是,微型化設備采用傳感器監測方法,其數據易發生漂移,造成數據不準確。因此,推動采用國標監測方法的小型化設備與微型站設備進行組合布點,數據統一聯動校準,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我國多地區面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巨大壓力。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只有精確找到本地污染物排放來源,結合地理、氣象、環境衍生等眾多原因綜合分析,才能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精準決策和快速應對。
“國內許多地方對大氣網格化監控做了有益嘗試,但是還存在覆蓋范圍和監測要素不全、信息化水平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難以滿足大氣污染治理需求。”在近日召開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精準監控及管理支持系統技術交流會上,不少行業專家這樣表示。
參會代表普遍認為,應建設區域網格全覆蓋,在線實時提供精準數據,具有完善的數據校正和質控體系,能夠客觀真實反映污染現狀,以及綜合分析污染原因的網格化監控體系。
當前網格化監控仍存在局限性
人工監管方式和視頻網格化監控,很難提供精準監測數據;傳統空氣自動監測站占地面積比較大,成本及后期運營費用較高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健表示,目前各地網格監控取得了很大進步,下一步需在精細化方面做出突破。
據了解,很多區域采用人工監管方式,即每個區域都設一個“網格長”進行管理。比如蘭州、天津等地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無縫對接的原則,構建責任到位、監管到位、落實到位、督導到位的常態化管理體系。以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為單位,分級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管理網格,構建全民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體系。
“這種辦法使相關人員的責任更加明確,聚集更多的人參與大氣污染防治,有良好效果。但人力成本高,缺少精準的分析數據,并且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很難做出快速響應和提前預判。”高健認為。
另外,有的地方采用視頻網格化監控,以了解、掌握本區域大氣污染現狀、污染物來源等信息,具有直觀、清晰特點。但也缺乏精準監測數據作為支撐,并且由于受光照、雨霧、攝像頭低分辨率等因素的影響,只能對污染濃度較大的可見性污染源進行監控。
此外,還有地方采取常規空氣自動監測站加密的方式進行監控,對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傳統的空氣自動監測站的站房用地面積比較大,加上其成本及后期運營費用較高,因此很難進行大面積、精密化布點,并且‘說不清污染來源’的問題仍然存在。”與會的監測人員表示。
記者了解到,還有國內部分區域布設上千個單一的顆粒物監測網格,可以對PM2.5進行實時監測,掌握大氣中顆粒物的實時變化趨勢。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方法對SO2、NOx等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監控不到位,無法提供全面的污染數據。